魔蝎小说 > 古代言情 > 盛唐神都小饭馆(美食) > 第29章【VIP】
    第29章 三合一五花肉粽+神都初雪+胡椒猪肚……*


    第二日一大清早,嘉庆坊西门内主街,尹遥仍是携着七娘一同,支起了自己的早点摊儿,有几个回头客已站在推车前开始排队了。


    这时,只听到街对面的一个中年女子,大声吆喝起来:


    “鲜肉蒸饼,好吃的鲜肉蒸饼,郎君娘子们都来尝一尝哟!”


    “鲜肉蒸饼,热腾腾的鲜肉蒸饼!来瞧一瞧看一看哟,物美价廉哟!鲜肉的只要两文钱!鲜肉菘菜的,三文钱两个!”


    尹七娘一听这串熟悉的词儿,噗嗤一下笑出了声:“阿姐,她学你呢!”


    排队的食客们也被这吆喝吸引了注意力,不由扭头瞧了过去,只见那陈家蒸饼的摊位上,摊主陈娘子也新做了块价牌,上面写着大大的“鲜肉蒸饼”字样。


    在等候的间隙,食客们便叽叽喳喳议论了起来:


    “那是陈家的蒸饼摊儿吧?她家也开始做鲜肉蒸饼了?”


    “她说鲜肉的只要两文钱啊,可比沈记的还便宜呢!不然……我去尝尝?”


    “你们忘了自个儿在家做的豕肉有多腥膻啦?就那陈家娘子的手艺,能弄好吗……”


    “嗐,虽说尹娘子的手艺好,但今儿先试试别家的,不好吃明儿再回来呗……”


    “算了算了,我还是再吃一日这沈记的,明儿再试试陈家的。”


    说着话,便有几个排队的食客,犹犹豫豫地转身离开,往街对面去了。当然也有不少食客,还是留在了沈记这儿,只不过心动的样子却是有些藏不住。


    “这位郎君,您要几个鲜肉蒸饼,我这价格还便宜,味道也不比别家的差哟!”陈家娘子一脸笑意地招呼着,说话间还往街对面瞟了好几眼。


    尹遥笑着摇摇头,并不理会这些,只专心将架好自己的摊位,又将两个大蒸笼架起来,底下升起旺旺的柴火。


    片刻后锅中水开,阵阵蒸汽热腾腾升起,她也扬声吆喝了起来:


    “沈记新品,香喷喷的五花肉粽,郎君娘子们来尝一尝吧!”


    排在第一个的食客,正是尹遥第一日摆摊儿时,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王二。自从吃过这沈记蒸饼后,他便喜欢得不得了,每日必要来买上五个,恨不得将自己的一日三餐都包了。


    不过说实话,方才众人议论时,他内心也是有些嘀咕,虽说沈记这鲜肉蒸饼确实好吃,不过连着吃了三日,再怎么着,这新鲜劲儿也是有些过去了。


    都说白月光时间长了会变成白米粒,朱砂痣也会变成蚊子血。这日日都在的鲜肉蒸饼,也不过就是一餐早饭嘛,能有多稀罕?


    今儿不吃,等明儿馋了再来呗!明儿有事儿耽搁了,那就后日再买嘛,沈记又不会跑!


    只不过他排在第一个,又日日都来,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扭头就走,于是便在心里琢磨着,要么今儿就只在沈记买一个蒸饼,待会儿再去对面的陈家买几个尝尝?


    结果还没等他抛弃沈记的鲜肉蒸饼,人家尹家小娘子先不卖了,改成新品了!


    这下换成王二措手不及了:“尹娘子,你家的鲜肉蒸饼呢?真不卖啦!”


    尹遥一掀锅盖,在蒸腾的热气中,一个个草绿色的小胖墩儿,摆放整齐地呈现在众人眼前,飘散出阵阵芳香。


    她点点头笑道:“是呀,我也怕大家伙儿吃腻呢,因此今儿改成了香喷喷的五花肉粽,您尝尝不?”


    “五花肉粽?”王二疑惑道,“咱们平日里,吃的不都是白粽或者蜜豆粽吗,这粽子怎么还有肉做的?”


    “白粽和甜粽虽好,但空嘴儿吃到底有些清淡,因此我今儿做的是酱香味儿的肉粽,吃完了干活儿也有力气呢!”


    尹遥边说着,边用筷子夹起一只粽子,手指灵活地一拽,便抽掉了上面扎着的麻绳,又从推车下面抽出一根洗净的竹签,穿过整只粽子,再一手握住竹签,一手揪住粽叶的尖端往外一扯。


    竹签随之转动,粽叶散落而下,光亮油润的粽子露了出来,腾腾地冒着热气,传出阵阵酱肉香。


    这第一颗粽子,自然是属于尹七娘的。


    七娘早就眼巴巴瞅着,见状立刻踮起脚尖,从尹遥手中接过,两手一左一右抓着那竹签,将粽子举到自己的面前,嗷呜就是一口咬下!


    王二见状只觉得心痒痒,赶忙弯下腰问道:“尹小娘子,怎么样,快说说,你阿姐这肉粽好吃不?”


    “唔!”尹七娘睁大着双眼,香得话都说不出来,只一个劲儿的点头,又赶忙细细咀嚼,甚至连王二都能听到,那肉在口腔中爆出汁儿来的声音!


    这会儿工夫,尹遥又夹出了几个粽子,如法炮制地解线、穿竹签、剥皮,举起来在王二眼前晃了晃,笑道:“王郎君尝尝不?我可是用上好的糯米和五花肉做的呢!保管酱香浓郁,吃完一个还想吃!”


    什么陈家蒸饼李家蒸饼,王二这会儿早忘光了,看着尹七娘吃得香,忍不住也吞了一口口水:“成,尹娘子,给我也来个这……这……五花肉粽尝尝!”


    “得嘞,我家这五花肉粽,仍是三文钱一个。”她又掂了掂手里的粽子,笑道,“您别看它个头比鲜肉蒸饼小点儿,但用料绝对扎实,吃下去跟蒸饼同样饱腹呢!”


    付好钱接过粽子,王二又瞧了瞧尹遥,这尹娘子的手艺他已见识过了,自个儿虽未吃过咸口的粽子,但不是也未曾吃过那豕肉馅儿的蒸饼吗?


    既是尹娘子做的,想来应是差不了……吧?


    边寻思着,他边咬了一口那肉粽,然后睁大双眼,露出了尹七娘的同款表情:“唔!”


    这一口,不仅吃到了外面裹满酱汁儿的糯米,更是一口咬到了肥而不腻的五花肉,一股浓郁的肉香味儿,瞬间充满了整个口腔……


    再嚼一嚼,糯米的清香也散发了出来,又跟五花肉的油脂香、汤汁儿的酱香碰撞在一起,香得人简直要找不到北了!


    “尹娘子,”王二来不及咽下第一口,便已经伸出了四根手指,含含糊糊道,“再给我来四个!”


    太好吃了!他决定了,自个儿今天一天,就吃这五花肉粽了!


    尹遥递给他一个剥好的粽子,又从锅里夹了三个未剥皮的,用麻绳绑在一起,也递了过来,笑道:“这几个我先不给您剥皮了,等到什么时候要吃,什么时候再剥开便好。”


    “成,多谢尹娘子。”王二接过来,又付了钱,着急忙慌地走到一边儿,继续大口吃他的粽子去了。


    经过尹七娘和王二的一番“先行试毒”,后面排队的食客也被勾起兴趣,于是她的摊位前又一次上演了人传人现象:


    将信将疑买一个,好吃,再来俩;下一个将信将疑买一个,真香,再来俩……


    就连有些吃腻了,转去陈家蒸饼摊儿的食客们,都纷纷跑了回来,生怕晚了一步,就又卖光喽!


    自从沈记开张以来,这陈家蒸饼摊儿就萧条得很,摊主陈娘子好不容易才想到办法,照抄了对面的鲜肉蒸饼,虽说味道做不到一样,但她价格却便宜呀,就不信没人动心!


    还以为今日终于能打个翻身仗了,可这才多大一会儿工夫,食客们就又都被沈记的新品吸引走了,把陈家娘子气得差点摔了锅盖!


    当然,沈记这鲜肉蒸饼不卖了,有些原本过了新鲜劲儿的食客,倒怀念起了那鲜嫩多汁的白月光。


    “尹娘子,你家的鲜肉蒸饼真的再也不卖啦?你再考虑考虑呗?”


    尹遥手里剥着粽子皮儿,脸上笑眯眯道:“这个呀,我还没想好呢。不过这五花肉粽,我也只打算卖三天,您若是喜欢,可不要错过哦!”


    什么?这入口鲜美、肥而不腻的肉粽也只卖三天?过了三天就又没了?


    食客一边抢购,还一边暗暗下了决心:看来明儿还得早点儿来,别买不到了……后日也一样!


    好家伙,坊门还没开,尹遥便卖光了锅中的五花肉粽。


    最后还剩两只,尹遥夹出来一只,隔空抛给了隔壁馄饨摊儿的费三娘,费三娘双手接住,朝她比划了个感谢的手势。


    尹七娘边吹气边拽着绳子,拎出锅中最后一只,放在桌子上,像模像样地学她阿姐,把粽子皮儿剥掉,递了出去:“阿姐,你也快趁热吃!”


    尹遥收拾好自己的小摊儿,又摸了摸她的小脑袋,将这剥得坑坑洼洼的粽子接过,美滋滋享受起自家妹子的“爱心投喂”。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“三娘,七娘,你们回来啦!”姐妹俩到家时,陆娘子正在院中筛麦子,准备一会儿磨成面粉,“累坏了吧?”


    七娘清脆地应了一声,便蹦蹦跳跳往沈老太太房间去了。


    尹遥跟陆娘子打了个招呼,正要推门回自己房间,又忽然一拍脑门,差点忘记件重要的事儿,忙扭头道:“舅母快别弄了,待会儿你替我出门一趟,去坊东甲三第二家,找个姓费的郎君,就说咱们要磨面粉,是费三娘介绍去的。”


    “好,我这就去。”陆娘子应了一声,放下手里的簸箕站起身来,又问道,“那咱们磨多少,要把家里的麦子都磨了吗?”


    等了半天都没听到尹遥的回答,陆娘子疑惑地走到侧屋门口,发现她已一头扎在床上睡死过去,连门都忘了关。


    这孩子,今儿可真是累坏了。陆娘子怜爱地摇了摇头,进去帮她盖好被子,又出来把门仔细关上了。


    陆娘子临出门前,还特地叮嘱了七娘,别去吵醒姐姐,所以尹遥这一觉睡得,那可真叫一个昏天黑地。


    昨晚尹遥跟陆娘子两人,淘洗干净糯米,加入酱油和粗盐水浸泡上;又将上好的猪五花去皮,肥瘦分开切成小块儿,再以酱油、粗盐、米酒、饴糖抓匀腌制;还将粽子叶清洗干净,剪去根部,放入开水中煮了半刻钟,再摊平晾干。


    这些准备工作虽已提前做好,但糯米和五花肉,都得腌制一整夜才能入味儿,再加上这年代没有什么高压锅,包好后的粽子,只能用普通的蒸锅,要大火蒸一个时辰才能熟透。


    因此尹遥今日丑初,也就是凌晨一点便爬了起来,先是花一个时辰包好了两百只五花肉粽,又看着炉灶不住添柴,大火蒸了一个时辰,这才来得及在坊门开启前,赶到西门出摊儿。


    昨晚只睡了两个时辰,摆摊儿的时候迎来送往还不觉得,等到卖完收摊儿回家,她就困得脚打后脑勺,躺到床上直接昏睡过去,这一觉直睡到现在。


    待到她终于睁开眼时,只感觉屋子里黑灯瞎火的,自己怕不是一觉睡到天黑了吧?


    听到院子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,好像是有人在来来回回搬东西,尹遥好奇地爬了起来,推开窗户朝外瞧去。


    一个孔武有力的汉子正往推车上搬东西,陆娘子则在一旁照应着,见尹遥探出头来,便笑道:“三娘醒了?这都未正了,快起来吧,不然晚上又该睡不着了。”


    未正,那不是才下午两点?怎么天色这么暗了……尹遥不由抬头往上看了看,只见天空中布满了乌云,一点太阳的影子都见不到,让人更昏昏欲睡了。


    “陆娘子,我搬完就先回去了。”院中的推车上,已堆了十来个麻布袋,看上去应是尹遥昨儿采买的小麦。搬东西的汉子看上去是个沉默寡言的,见到尹遥只简单点了点头,打了个招呼,然后双臂发力推起车,低头离开了沈家。


    “那是……”尹遥推开门走到院子里,她刚睡醒,脑子还有些懵懵的。


    陆娘子去厨房倒了盆热水,又拧了条毛巾递给尹遥:“那是费家郎君啊,三娘忘啦?”


    尹遥接过毛巾擦了擦脸,又将热乎乎的毛巾盖在脸上,深吸一口气,舒服!


    片刻后,她脑子清醒多了,这才想起来:“哦,是那个帮咱们磨面粉的?”


    “对呀!”陆娘子笑道,“你不是让我去找他来着么,我上午便过去了,还谈好了价钱。帮咱们磨一石麦子,只需付十文钱就成。”


    前两日收摊儿时,费三娘问过她,为什么每日只做两百个蒸饼。她说是因为自家磨面粉,每日只能磨这么多,还被费三娘好一通笑话,说这摆摊儿的,哪有自家磨面粉的呀,岂不是要累死了?


    费三娘又道,若是觉着去米行买面粉太贵,那便委托给其他人,给些辛苦钱,自然有人愿意代劳。


    这不,她还给介绍了一家,说这费郎君乃是她同族堂兄,正是年轻力壮,因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,不能外出务工,才只能在家中接些活儿来维持生计。费三娘平日里也是在他那儿代工的,保管出货速度快质量又好,价格还公道。


    尹遥算了算,按照每石小麦能磨五十斤面粉来计算,一百斤面粉的成本就是两百二十文,比起去米行直接买面粉,一百斤就要三百文,可正经划算了不少呢!费三娘这渠道,靠谱!


    方才搬运粮食,撒了些麦粒在地上,陆娘子拎起扫帚扫到一堆,又拿个簸箕撮了起来,这麦粒都是上好的,把砂子筛掉还能吃呢,可别浪费了。


    她边干活儿边笑道:“费郎君说了,不超过三石的话,第二日就能取,若是多了,就得多花点工夫才行。我也不知咱们要磨多少,便让他搬走了六石先磨着,应该够过几日做寿桃儿的吧?”


    尹遥忙点头:“足够了,辛苦舅母啦。我方才太困了,就忘记同你讲了……”


    一听这话,陆娘子便放下簸箕,抬手戳了戳尹遥的脑门,气道:“三娘你也真是的,大半夜就起床包粽子,怎么也不叫上舅母?”


    尹遥这会儿睡饱了觉精神头儿十足,调皮地缩了缩脖子:“包粽子倒没什么,主要是得看火添柴,我一个人就够了,还折腾您干嘛?”


    陆娘子现在也开始有脾气了,瞪了她一眼:“你少来这套,哪有全家人睡觉,只留你一个小娃儿干活儿的道理?答应舅母,下回再不许这样了,要干活儿就叫上舅母一起,知道吗!”


    “阿姐,你睡醒啦!”尹七娘听到外面的声音,也从屋内跑了出来,“下次也叫上七娘一起!七娘帮你包粽子!”


    “哈哈,七娘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哪,你还是乖乖睡觉吧!”尹遥忍俊不禁,又挽起陆娘子的胳膊,用头蹭了蹭她肩膀,爽快认错:“我错了舅母!你放心,后面两日的粽子,咱们一会儿就包好煮熟,到出摊儿的时候,只要蒸一会儿热透了就行,再不用这么起五更爬半夜啦!”


    “这还差不多!”


    三人说说笑笑间,一阵冷风吹过,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湿意,把尹七娘给吹得直打了好几个喷嚏,尹遥也给冻得一哆嗦。


    陆娘子赶紧把姐妹俩推回屋里:“哎哟,怎么忽然这么冷,咱们快进屋吧,可别伤风了。”


    沈老太太正坐在屋内,左手拇指上戴了枚顶针,右手则在飞针走线,看得尹遥眼花缭乱。


    见到几人进来,老太太停下手抬起头,仔细瞅了瞅尹遥,看她脸色还不错,这才放下心来:“三娘要注意身子,小娃儿家家的,别仗着年轻就点灯熬油的,小心落下病根儿,过几年有你受得。”


    尹遥赶忙笑应了,她这偶尔起早贪黑一回,倒被阿婆和舅母一口一个小娃儿的,给好一顿数落。


    不过,有家人关心的感觉,真好啊!她怎么感觉自己忽然有点儿想哭?


    轻咳了一声,尹遥眨了眨眼,瞅向沈老太太手里正缝制的东西。


    昨儿买的三匹棉布,已按照几个人的身形,画出模子剪裁下来,正好能做三大一小四套冬衣。


    沈老太太又瞥了眼剩下的布料:“还有点儿边角料,阿婆今晚再给你们三个做副围脖和手套,干活儿时记得戴,这天气一日冷过一日,可别冻着了。”


    “阿婆,我来帮你固定棉花!”七娘凑到沈老太太身边主动请缨。


    知道阿姐在补眠,她这一下午都没去打扰,而是留在主屋里,帮沈老太太穿针引线。这会儿她又用小手将棉絮扯均匀,铺在布料里侧,再由沈老太缝制固定,正经是个能干的小帮手呢。


    沈老太太年轻时女红出了名得好,虽说近些年没怎么再做过,但捡起来也是极快的,不到一日的工夫,一件小小的冬衣便已快缝好了。


    她举起来对着尹七娘比量了一下,笑道:“我特意做大一些,先把多的部分卷到里面缝起来,待短了再放出来,七娘现在长得太快了。”


    “七娘要快快长高,长得跟阿姐一样高!”尹七娘举起手,朝尹遥头顶的方向比比划划,下着决心,把几个人都逗乐了。


    “对了,阿婆。”尹遥又想起来一事,问道,“咱们嘉庆坊中,可有私塾或者学堂一类的啊?七娘也到了该开蒙的年纪,等过几日得了空,我准备去给她找找,哪里能读书识字的。”


    沈老太太想了想:“这我一时倒不知了,之前坊内倒是有个老夫子开的私塾,你舅舅和阿娘便是在那儿读书识字的,但这都三十来年了,人是不是还在都不晓得……得问问你许婆婆宋婆婆他们才行。”


    尹遥拍了下自己脑门儿,这几日真是忙晕了:“昨儿晚上去他们几个家的时候,光顾着通知打仗囤粮了,压根没想起来这事儿。”


    “无妨,”沈老太太笑道,“这事儿不急于一时,等你得了空,再打听打听便是。”


    “是不是下雨了?”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,陆娘子边说着,边推开门瞧了一眼,惊讶道,“哟,是雨夹雪呢!”


    神都洛阳今年的第一场雪,夹在阴冷的雨滴中,落在地上又融化成水珠,渗入泥土之中。


    沈老太太数了数日子:“这还要几日才立冬,怎么就下起雪了?看来今年冬天会有些冷,咱们的冬衣得抓紧做,这几日赶紧换上才行。”


    睡了半天,连午饭都错过了的尹遥,这会儿正坐在桌边,吃着小点心垫垫肚子,忽然想起了昨儿得的一样好东西。她拍了拍手站起身,一脸的跃跃欲试:“既然下雪啦,那咱们晚上就吃热乎乎的胡椒猪肚□□!”


    “胡椒?”陆娘子眼睛一亮,“三娘昨儿还买了胡椒吗?”


    “那倒不是,是昨儿我买香料时,软磨硬泡那店主送给我的。就一小把,刚好够吃一顿的!”


    说到吃,尹遥立刻坐不住了,“走,舅母,陪我煲猪肚鸡去!”


    昨儿尹遥买了两扇整猪,除了猪肝和猪心外,屠户还送了两只猪肚,今儿正好拿来煲一锅胡椒猪肚鸡。


    陆娘子去院中打了桶清水,洗净猪肚内壁的黏液与杂质,用剪刀剪掉外壁的脂肪,先用粗盐搓洗三遍,用醋搓洗三遍,再用生粉搓洗三遍,最后用米酒搓洗一遍,冲洗干净,确保猪肚洁净去腥。


    尹遥则去鸡舍中,抓了只新买的半岁小母鸡,干净利索地放血、以开水褪毛,再斩成寸许的小块儿。


    准备好食材后,起锅热油,待油微微冒烟,下入猪肚煎制片刻,煎到两面都微微金黄,释放出油脂的香气,可以确保一会儿煲出的汤汁儿浓郁奶白。


    捞出猪肚切成长条,在锅中加入清水,下入红枣、姜片与鸡肉,大火将水烧开,以勺子撇去浮沫,让汤汁保持干净清爽。


    再将猪肚倒回锅中,盖上盖子继续大火炖煮一刻钟,待到汤汁由透明转为微微泛着奶白色,转成小火慢慢煲制半个时辰。


    等待猪肚鸡煲制的过程里,尹遥摸着下巴琢磨:放点儿什么配菜好呢?


    这胡椒猪肚鸡汤汁浓郁,配菜也需放些水分少的才好,否则一下进去就稀释了汤汁,反倒破坏了口感。


    “有了!”她灵光一动,从架子上的袋子里抓了把干云耳,用清水泡发了,又去菜窖里拿了根淮山药,也洗净切成段儿。


    说起来这干云耳,也就是木耳,还是她从华阴带出来的。干货十分耐吃,一小把就能泡发出不少,当时装了一小袋儿香菇和云耳,倒是一直吃到这会儿才吃完。


    再揉一点儿面,做个手擀面,一会儿也可以下到汤里煮。


    准备好这些配菜主食,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,她又仔细地净了净手,从酱料架子上翻出一个精致的小布袋,将里面装的一小把胡椒,小心地倒入石钵中。


    这胡椒长得与花椒极为相似,只是颜色是黑褐色的,在钵中轻轻弹跳,撞击出诱人的香气。


    猪肚里面油脂粘液多,不好清洗,陆娘子方才又去院中,将洗猪肚的盆子好一通刷,又用开水烫了两遍,才弄得弄干净了回来。


    “哎哟,真香啊!”见尹遥在弄胡椒,她也凑过来嗅了嗅,伸出大拇指道,“自从咱们家落魄了,可真是好久没吃胡椒了,想不到今儿还能解解馋,还是三娘有办法啊!”


    尹遥吐了吐舌头,瞟了眼那堆了一满架子的香料,笑道:“要不是我昨儿在那香料铺,一口气买了两贯钱的货,又跟店家软磨硬泡了半天,他才不会送我呢!”


    根据《酉阳杂俎》记载,胡椒“出摩伽陀国”,摩伽陀国属中天竺,也就是古印度的别称,距离大唐将近万里之遥,由胡商沿着丝绸之路带来中土。


    在现代社会,胡椒已经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烹饪调料,一罐胡椒也不过十几块钱。但是在这大唐,比起本土种植的花椒来说,远道而来的胡椒却是价值堪比黄金的所在。


    俗话说,一两胡椒价值一两金,这可是个陈述句不是个比喻句。换句话说,若是折合成铜钱,一两胡椒足足要卖五贯钱!真是只有高门望族才消费得起的珍贵调料。


    就好比尹遥拿在手上的这一小把,满打满算也就三十来粒,在香料行却要卖上足足三百文!


    而且这个价格指的还是黑胡椒,若换成白胡椒,价格还得再番一倍,普通百姓就更是难以消费得起了。


    众所周知,胡椒分为黑白两种,味道各有不同。


    其中白胡椒的制作工艺复杂,是采摘成熟的花椒果实,经过浸泡、脱壳之后,再烘干制成。古代时多用于炮制入药,只能在一些大的药铺中才能买到,价格也最为昂贵。


    这南市的香料铺子里,出售用于食材烹饪的,则多是黑胡椒,它是选用未成熟的青色胡椒果实,经过晾晒而成。


    说起来煲这胡椒猪肚鸡,原本是该用白胡椒的。因白胡椒味道相对柔和,用于煲汤与清炖的菜品中,可以保证汤羹的香气更加持久。


    黑胡椒的味道却更为辛辣,常用于肉类与海鲜的煎烤中,用以去腥增香,以及提升味道层次。


    不过既然是免费赠送的,尹遥也不挑三拣四,只是黑胡椒不能最开始就下到煲中,煮的时间久了,会使汤汁发苦,得稍微改一改才行。


    她将石钵中的黑胡椒研磨成粉末,将其中一半倒入干净的粗布袋中,再用棉绳将袋口扎住。锅盖掀开一个小缝儿,把这粗布袋丢进去,转成大火稍加催化,随着汤汁的翻滚,胡椒的辛辣味儿也进入其中。


    半刻钟后,尹遥又将粗布袋取出,撒入粗盐、枸杞和剩余的一半胡椒粉,又赶紧将锅盖盖回去,手上垫着块麻布端起陶瓮,道:“走吧,咱们吃饭去。”


    陆娘子应了一声,将小炉子生上火提起来,两人一起往主屋去。


    刚走到屋子里,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,陆娘子将小火炉放下,拿了把伞前去开门。尹遥则将陶瓮架在火炉上,端端正正摆在桌子中央。


    “阿姑,是二郎来啦!”陆娘子将来人引进门来,原来是坊正家的许二郎。


    只见许二郎怀里抱着个布袋子,顶风冒雨地走进了屋子,一脸腼腆地跟在座几人打招呼。


    沈老太太一见他这摸样,忙吩咐尹遥给他找条毛巾,又道:“你这孩子,怎么也不打个伞,身上都淋湿了吧?有什么事儿不能等雨停了再来,仔细伤了风。”


    尹遥去拿了条毛巾,许二郎接过来擦了擦脸,又把手里的袋子递给尹遥,憨笑道:“沈婆婆,我没事儿,阿婆说让我来谢谢三娘。多亏三娘昨晚前来知会,我跟阿翁才能一早便赶去南市采买,听说到下午时,粮食价格又涨了许多呢!”


    他又将怀里抱着的袋子拿了出来,瞅瞅没被雨浇着,这才放下心来:“这是我今儿在如意楼买的一些点心,估摸着手艺不如三娘,你们且随便吃吃。”


    许二郎白日里跟坊正去南市采买,快夜禁了才回来,一到家便迫不及待来沈家送东西,这会儿才发现人家正准备吃饭,脸上十分不好意思:“我来得不巧,你们快吃吧,我先回去啦!”


    “许二哥这么客气做什么?”尹遥失笑,接了点心又赶忙拦住他,“既然来了,那便一起吃嘛!”
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许二郎眼馋地看着桌上冒着腾腾热气的小陶瓮,又有些犹豫,“阿翁和阿婆还等着我回家吃饭……”


    许老太太拍了板,笑道:“你来我这儿没回去,你阿婆自然知道是我留你吃饭了,快坐下吧!”


    陆娘子给他搬了把胡凳,尹遥又去厨房添了付碗筷,许二郎摸了摸脑袋,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,便恭敬不如从命,笑呵呵坐了下来。


    “开饭喽!”尹遥抬手一掀盖子,蒸腾的热气飘散在空中,一阵霸道的辛辣味儿,混合着猪肚和鸡肉的香气,一同冲了出来!


    尹七娘深嗅了一下,整个人扑到桌边,双眼亮晶晶地盯着这陶瓮:“阿姐,这就是你说的胡椒猪肚鸡吗?好香啊!”


    许二郎也往陶瓮中瞅去,只见锅里是浓郁的奶白色汤汁,汤汁上飘着几颗红色的枣子和橙色的枸杞,其间还点缀着些黑色的粉末,想必便是胡椒磨成的粉了,汤汁里面则是若隐若现的猪肚和鸡块儿,看起来诱人极了!


    尹遥先给沈老太太盛了一碗汤,又盛了一碗递给许二郎,笑道:“许二哥先喝碗汤吧,你浑身都湿透了,肯定冷得很。这一碗汤下去,保管整个人都暖洋洋的!”


    不说还没觉得,尹遥这么一说,许二郎不由自主打了个哆嗦,他忙接过汤喝了一口,只觉得辛辣又鲜香的口感充满了口腔,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暖流直击心口,让他四肢百骸都舒展了起来!


    见他喝得香甜,尹遥笑了笑,又开始给陆娘子和七娘盛汤。


    这会儿工夫,尹七娘手里早早握了把勺子,眼巴巴盯着自家阿姐……手里的碗。


    看她这迫不及待的小样儿,尹遥不敢直接把碗给她,而是拿在手里吹了吹,到汤没那么烫了,方才摆到她面前。


    果不其然,这碗一放下,七娘便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勺送入口中,喝得啧啧有声。


    “怎么样,好喝吗?”尹遥摸摸她的头,笑问道。


    “唔,唔!”尹七娘连连点头,双手端起碗,埋头咕嘟咕嘟大口喝汤,一口气竟喝下了大半碗!


    沈老太太瞧着自个儿面前的这碗老火汤,面上有些好奇:“猪肚和鸡肉一起煲汤,我倒是从未尝过。”


    陆娘子也早就放下勺子端起碗,开始大口喝汤,还在喝汤的间隙里,勉强抽出空道:“阿婆快尝尝,这胡椒猪肚鸡可真好喝呢!”


    沈老太太盛了一勺入口,片刻后陶醉地眯起了眼睛,似在回味这猪肚、鸡肉、胡椒之间的味道碰撞,体会那醇厚鲜香的感觉。


    一时间,桌上竟再无人说话,每个人都忙着端起碗喝汤。一碗喝完又盛一碗,不过片刻功夫,每个人都是两碗热汤下肚。


    在座除了尹七娘是第一次吃胡椒,其余人以往倒也尝过,只是大部分都是烤羊和烤胡饼里放的,今儿才发现,这用胡椒拿来煲汤,原来竟也如此鲜香,


    喝够了汤,许二郎又率先夹了块儿猪肚:“哇,真是又爽又脆,筋道还入味儿!一点儿豕肉的腥臊味儿都没有!”


    尹遥给七娘夹了个鸡腿儿,七娘啊呜咬下,细嫩的鸡腿肉瞬间就滑入了她的嘴里,只觉得鲜美极了,一口口吃得停不下来,差点连骨头都要嗦一嗦才罢休。


    喝了汤吃了肉,大伙儿又开始就着汤涮起了配菜。


    筋道的手擀面、粉糯的山药段儿、脆脆的云耳,还有这几日包蒸饼时特意留下来的,鲜嫩鲜嫩的菘菜心儿。


    配菜在陶瓮里煮熟后,吸饱了胡椒猪肚鸡的汤汁儿,*咬上一口就溅射到整个口腔里,鲜得人头皮发麻。


    这小炉子煮着,辛辣的胡椒吃着,几个人身上竟都冒了汗,屋子里也被蒸汽熏得朦朦胧胧。


    尹遥起身去掀开了窗子,又用叉杆支了起来,外面仍淅淅沥沥落着雨水,又洋洋洒洒飘着雪花,一道寒风吹进屋子,却也并不觉得冷,只让人感觉到了清爽舒服。


    “唔,阿姐,我好饱呀!”尹七娘满足地抻了个懒腰,又摸了摸自己圆鼓鼓地小肚子,依赖地偎在尹遥怀里。


    许二郎满足地放下筷子,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,又偷偷打了个饱嗝,起身准备告辞回去。


    “三娘,快去送送你许二哥。”沈老太太嘱咐道,尹遥笑应一声,拿起门边的雨伞,随许二郎一同出了门。


    又喝汤又吃肉又涮菜,这顿饭吃得有些久,现下月亮都升起来了,月影倒映在地上的水坑里,晃得人仿佛都带上了一层金边儿。


    许二郎有些羞赧地从尹遥手里接过伞,撑开高举在两人头顶,踩着水坑中的斑驳月影,穿过院子一直走到了门外。


    停在院门口,尹遥笑道:“二哥把伞拿回去吧,这会儿雨太大了,你别再淋雨着了凉。路上慢点儿,小心地滑。”


    “嗯,嗯……”许二郎嘴里应着,却没忙着走,而是好像有什么话想说,又吞吞吐吐说不出来似的。


    尹遥原本送到这儿,就准备跟对方告别回家,但许二郎既没离开,也不说话,她不由有些奇怪。


    “怎么了?许二哥,你哪里不舒服吗?”她抬起头瞅瞅对方,面色看着好像有些发红,可别是发烧了吧……


    “不是不是,我没事儿……”许二郎赶忙摆手,眼睛都不敢瞧她,只目光闪烁地看向巷子,结结巴巴道,“三娘,那个……嗯……我阿婆说,再过几日……想来沈家提……提亲。”


    来沈家干什么?


    提亲?


    提什么亲?


    跟谁提亲?


    这话题实在是有些过于突然,尹遥愣住了,脑袋里冒出一堆问号,面上露出一片茫然。


    她消化了一下这句话,又端详了一番许二郎的神色,见他一本正经,也不似在开玩笑啊?


    再仔细揣摩了半天,这才恍然大悟:这话里的意思,竟是给他和自己提亲?


    她恍然了,却也更茫然了……


    说起来她跟也认识了些时日,算得上是关系不错的朋友,两家走动也算频繁,可怎么就直接发展到提亲了?


    见尹遥一副被雷劈了的表情,许二郎心里有些发慌,觑着她的神色,小心翼翼道:“三娘,你……你放心,聘礼什么的,我家都会按照最好的规格准备,一定让你阿婆……还有你满意。”


    什么聘礼不聘礼的,那是重点吗?尹遥抚着自己额头,简直无语了。


    作为一个生在现代社会、长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,虽然上辈子一直沉迷做饭,没什么心思谈情说爱,但自由恋爱那不是理所当然吗?先婚后爱、盲婚哑嫁什么,从来都不在尹遥的概念里。


    更何况,她最近一直忙着养家糊口,哪里思考过什么婚姻之事。也就是那日费三娘问了一句,她嘴上答应着会好好考虑,但说完就忘在了脑后,一脑门子只想着订单、新品、采买什么的,整日里忙得不亦乐乎。


    根本没成想,这才一日不见,许二郎的进度条,竟已直接拉到了提亲!


    “许二哥,我们才认识没多久,还不够了解对方吧……”沉默了半晌,尹遥才艰难地挤出了一句话。


    “不够了解?”许二郎却不明白她的意思,一脸疑惑,“你我的阿婆是老姐妹,咱们两家也是旧相识,还不算知根知底吗?”


    哪里就算知根知底了!尹遥闭了闭眼,又斟酌着开了口:“许二哥,都说婚姻是结两姓之好,这我明白。可结姻的双方也该有感情,才能支撑一辈子走下去,你说对吗?”


    许二郎更糊涂了,他自小接受的教育,是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。更何况……


    “三娘,我……我确实心悦你啊……”


    尹遥后退两步,退到了院门檐下,有些无奈:“你心悦我什么……”


    说起这个话题,许二郎倒是口齿伶俐起来,掰着手指头道:“你长得漂亮,性格爽快,又聪明又孝顺还护短,而且做饭也好吃,是这世上再好不过的女子!”


    见许二郎说到自己时,眼睛都亮了起来,正是一副少年情窦初开的模样。再回想起对方这些日子的帮助,要说一点儿都不感动,那也是假的。


    尹遥心中一软,面色没刚才那般冷硬了,她摆了摆手:“算了,先不说这个。既然都到提亲这步了,那我也想问问,许二哥你对未来的生活,是如何打算呢?”


    “阿翁阿婆说过,日后会让我继承坊正的位置。”许二郎有些害羞,用脚在地上轻轻画着圈,低头小声道:“若是咱们俩成了亲,将来自然是留在嘉庆坊中,生……生几个娃娃,安安稳稳地过日子。”


    这话尹遥倒不意外,这些日子的相处中,她能感觉到,许二郎是个又憨厚又本分的人,想要的大概就是那种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生活。


    可她也有自己的愿望:“许二哥,若我要去南市开家食店,有朝一日,还要把我阿翁的沈记拿回来,经营得更大更好,你觉得怎么样?”


    “沈记?”许二郎吃了一惊,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,“你舅舅不是还在吗,他只是流放而已,过几年就能回来,沈家自然有他支撑。你不过是个女子,为什么要去拿回沈记啊?”


    这话说的,尹遥差点被他逗笑了:“女子又怎样,我跟舅舅同样是沈家人,沈记为什么就不能由我拿回来?”


    “而且不仅是拿回沈记,我还想好好钻研厨艺,让这神都城的食客们,都尝尝我尹三娘的手艺。”


    “我只问你一句,我要去做这件事,你愿意陪我一起吗?”


    许二郎一脸纠结,他从小生活在这嘉庆坊中,过着平淡却又安稳的生活,从未想过要去什么南市,更未想过要去经营什么食店,那些离他都太遥远了呀……


    离开家去外面闯荡,那是他阿兄的选择。可他的生活,早就被阿翁阿婆安排好了,那就是留在这儿,留在嘉庆坊,好好守着许家。


    作为他的妻子,自然也该陪他留在嘉庆坊,一同守着许家。


    “还有,”尹遥又轻声道,“不管成不成婚,我都不会离开沈家。阿婆、舅父、舅母还有七娘,永远都是我的家人,我会尽全力去照顾他们。”


    “可这也意味着,我未必还有余力,再去经营另一个家,你也能接受吗?”


    看着尹遥明丽的面庞,许二郎却忽然觉得,她仿佛有些遥远。他想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愿意、会陪她一起、能接受她的选择,却怎么都说不出口,只能沉默地低头不语。


    尹遥耸了耸肩:“许二哥你看,你说喜欢我的那些地方,对婚姻来讲,可算不上什么优点……”


    “你是个很好的人,只不过咱们俩,其实并不是同路人。”


    尹遥靠在院门上,盯着许二郎失魂落魄的背影,默默叹了口气,却也松了口气。


    她方才话说得决绝了些,只是既然大家并无可能,倒不如快刀斩乱麻,趁早说清楚得好。


    就是不知这朋友,还做不做得成……魔.蝎`小`说 k.m`o`x`i`e`x`s.c`o`m